南湖网讯(记者 川竹)9月1日上午,刘文奎刚从园林学院“111”计划驻村服务点回校,在jxf吉祥官网总站211办公室,他摊开笔记本,在扉页上认真写道:“那一年,我在建始真情扶贫。”合上笔记本,一年的扶贫记忆宛若在眼前。
把“家”安在大山深处
2015年7月14日,假期刚开始,刘文奎便接到组织部的任命,选派他到建始县做“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由中组部任命,且只要中央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参与,80%的“第一书记”都来至北京总部,据刘文奎了解,在汉高校中,只有武大和我校。
任命“规格”高,“来头”大,但对于刘文奎而言,内心不免彷徨。因为之前借调挂职锻炼的,要么到北京,要么到县一级任职,像他这样,“再回农村去”“再当农民”,这是第一次。
刘文奎彷徨的不是农村的艰辛,不是农村的偏远,而是担心怎么把工作做好、怎么真心扶贫,干出实效、干出成绩。
出发前,刘文奎恶补“功课”,他查阅了大量建始县的资料,关于地势地貌、关于物产人文、关于扶贫政策……
7月20日,怀着忐忑的心,刘文奎来到建始。在田家坪村,他看到了真正的建始:山大人稀,山青水绿,气候宜人,深吸一口空气,感觉甜到了肺里,偶尔阳光撒在山涧,白云从脚下飘过,宛若仙境。而另一方面,这个村海拔高、平均1200多米,地势陡峭、道路崎岖,基础设施落后,距县城15公里都是山路,贫困之态也尽收眼底。
当晚,刘文奎便开始住在农户家里,毛坯房,家具仅有一张床,没有热水,房东是两位老人,卫生一般,没有网络,没有电视。
就这样,离武汉510公里,刘文奎把“家”安在了大山深处。
第二天,刘文奎便开始了工作:一瓶水、一个竹竿、一个笔记本、一顶草帽,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在他看来,初来乍到,这是了解村情的“必修课”。260户居民,1000多人口,每天上午5公里、下午5公里,有的地方没有路,刘文奎就用竹竿“打草前行”。
走到村民彭祖华家里,刘文奎听到了主人的第一句话:“您是第一位来我家调研的村干部,我真是太高兴了!”得知他家准备养景阳鸡,技术上有困难,刘文奎就把龚炎长教授邀请到他家里现场指导,帮助其申请了5000元的鸡苗补贴,还在村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景阳鸡培训班。如今500只景阳鸡全部出售,纯利润达2万多元,对于彭祖华来说,这次“家访”,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此外,刘文奎在村短短几个月还帮助村两委推动特色民居改造、土地确权和各种扶贫项目的落实工作,协助湖北锦凤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升级。
由于组织上的信任,建始县决定将刘文奎调到更加贫困的扎鱼口村做“第一书记”,而那里,将是刘文奎施展才华的最佳地点。
扎鱼口村的“脱贫设计师”
2016年1月8日,刘文奎来到三里乡扎鱼口村,这里与田家坪相似,海拔600多米,同是“二高山”,同样风景怡人,只不过,这里更穷。
有了田家坪的经验,刘文奎驾轻就熟。最开始,“走”仍然是他的重要工作,他开始频繁家访,上山下田,了解村情村貌。
在笔记本里,刘文奎记下了扎鱼口村的基本情况:自然基础条件极差,村民比较贫困,还有部分农户住在“石头屋”里;全村没有主导产业,农作物以玉米、土豆为主,除人吃外,大都做了猪粮,猪养肥了再杀年猪,一年忙到头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村里曾经种过“布朗李”,但因没有技术和销售渠道,最终以失败告终,导致村民对发展产业极不热心;村里的地貌以高山为主,道路崎岖不平,10公里的道路仅硬化了不到5公里,全村甚至一度找不到一块平地建村委会;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妇女,严重缺乏劳动力。
但在刘文奎看来,越是贫困越是困难,越是有超越和追赶的空间。通过大量走访,刘文奎认为要实现精准脱贫,就要充分发掘扎鱼口村的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产业来推动脱贫致富。
于是,结合实际,刘文奎开始做起整个村子的产业发展规划,村民们笑称他为“脱贫设计师”。借助我校园林院“111”计划在该村驻点,刘文奎首先带领村“两委”班子实地查看甜柿在当地的种植和收益情况,然后邀请甜柿专家罗正荣老师到村实地考察,并通过徐跃进老师介绍引进公司保护价回收。根据他们初步规划,可以在村子里先种100亩甜柿,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把产业做大做强。
而扶贫办也表态,全力提供苗种帮助及一切政策支持。刘文奎还借助园林院在茶叶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马坡绿茶和乌龙茶种植。他还邀请杜雁老师团队为村里做产业和景观规划设计,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待甜柿成熟时节,依托山清水秀的环境,发展采摘和旅游业。
在刘文奎看来,多方联动的框架已经具备,扎鱼口村的脱贫规划蓝图一片。
理想照进现实,何止艰辛
有人说,“不行动,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扎鱼口村的蓝图已经铺就,但怎么让村民从“布朗李”的阴影中走出来?怎么让村民种100亩甜柿?这是一个难题。
刘文奎先后召集村上“两委”班子和老党员开会,先统一他们的思想,要知道,“第一书记”虽有决定权,但最后还得由“两委”定夺。刘文奎记得,那次会议从晚上7点到11点,从争论到意见基本一致,实属不易。
为了便利开展工作,刘文奎还发动村里的致富能手向林华,让他承包一个50亩地的大山头,集中连片种植,从村口到村中,形成规模。
然而,当协议即将签订之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几个村民找到刘文奎,他们表示,不同意“村里人”承包本村山地。这可让刘文奎犯难了。
但他没气馁,他的解决办法是,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甜柿,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公关,刘文奎要做大量村民的工作。经协商,刘文奎再次请来专家、企业和县扶贫办人员,为村民现场讲解种植技术和扶贫政策、现场签订包收协议,为农民再吃定心丸。由于他想村民之所想,解村民之所忧,真心为民,很多农民当即表示,愿意种植。
停留在口头上的“同意”是不算数的,真正能够让他们签协议,并把6元每支的苗种钱收到才算达成意向。
趁热打铁,就在当晚,刘文奎村部燃起篝火,等待前来交款的农民,然而,能来的人,凤毛麟角。
第二天,刘文奎和村支书分兵两路,一个从山上,一个从山下分头收钱。几天下来,刘文奎走进100多户村民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累得精疲力竭。5000株苗种,30000元费用,当理论照进现实,只有刘文奎知道其中的艰难。
但也有让刘文奎感动的故事。2组村民向成纯夫妻俩因为是否种植甜柿而吵架,向成纯要买树苗,他爱人不同意,闹得不可开交,本是上门收费的刘文奎不得不停下来“劝架”。刘文奎想,向成纯应该不会种甜柿了。
哪知第二天一大早,向成纯拿着1458元苗种钱叩响了刘文奎的家门!看着那皱巴巴的购苗款以及他信任的眼神,刘文奎觉得,怎么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村民看来,能种活树苗即算成功,但在刘文奎看来,种植也是一门技术,为此,他专门请来园林的专家,现场讲授、示范种植。每当此时,刘文奎便把所有注意事项记录下来,自己先学,学会后教村民。
那段时间,刘文奎便奔走于这100亩甜柿基地里,指导栽种,一时间,村民给他取上了“刘技术员”的绰号,他自己也表示,从种植规划,到技术员、监理、施工员,他俨然一位“全能运动员”。
刘文奎永远记得,三月的一天,7组81岁的村民向吉菊自购1亩的树苗,挖“窝子”一丝不苟,十分专业,拖着年迈的身躯,一直忙到天黑,刘文奎等无不动容。
但也有不认真的,向成纯的树苗种植就显得十分“随意”,他直接将树苗放在肥料上,第二天也不浇“定根水”。刘文奎催促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种植,于是,刘文奎不得不动手将树苗重新拔出再种。向成纯看到“第一书记”如此耐心,他只得挽起裤管,重新种植。
忙完那一段时间,村民们说:“刘书记把别人的地当自己的地!这个村干部靠得住!”
当“给你留樱桃”遇上“我要爸爸”
8月1日,刘文奎“第一书记”生涯结束,在交接会上,他说,自己很留恋这个地方,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对于他而言这一年值得永远铭记。而就在前几天,他任内最后一次踏上扎鱼口村土地时,很多老百姓都来送行。
刘文奎说:“感谢村民们的认可,当初的承诺都兑现了。”而兑现承诺,只是老百姓能记住刘文奎的一个方面,在村民看来,与他们谈心交心,真正为他们谋福利、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他们想留住刘文奎的根本原因。
驻村期间,刘文奎总是竭尽全力帮助村民。他帮助解决协商村民土地确权,即使问题盘根错节,他还是尽量化解难题;他帮助贫困户建房,哪怕只能争取一点点水泥,刘文奎也多次往返往县扶贫办;刚种上的南瓜,村民们不管不问,害虫横生,刘文奎便自己掏钱给村民们买杀虫药……
感动在点点滴滴,也在用情用心,用真实扶贫的态度去面对每位农民兄弟。刘文奎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有天然的亲情,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走亲戚”。
如今,建始也成为了刘文奎的“第二故乡”,在建始的日日夜夜,刘文奎也惦念自己的小孩,可是每次回家最多待三天。记得2016年5月,小孩高烧不退住进省妇幼,因为要回建始,刘文奎在医院只照顾了一天,临别时,只听见女儿哭着说:“我要爸爸,我要爸爸留下!”哭声与脚步声一起在楼道回响,刘文奎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他毕竟踏上了去建始的火车。而当他到建始时,等待他的是一位老乡送过来一篮刚刚从自家树上采摘鲜美欲滴的樱桃,看着樱桃,刘文奎心里很复杂,也很欣慰。
一年来,除了收获小小感动,更让刘文奎铭记的是,他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了一片,正真心连心。村民都说“党的政策好,为我们派来一个好书记,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我们一定会支持他的工作!把甜柿、南瓜种好。”
今年7月,洪水肆虐建始,向继富家的房屋被淹半米多深,由于援救没有及时到达,刘文奎帮他一道清理淤泥,临走时还默默地从自己腰包里掏出500元钱,叫他们买些生活必需品;向成楚喜欢听“刘技术员”传授种植技术,他总是把刘文奎请到家里做客,刘文奎每次都给他饭钱,可向成楚就是不接,无奈,刘文奎只好说,那我给你钱,买你家的茶叶……
一年时间,刘文奎就是这样和村民们朝夕相处!即使回到武汉,刘文奎也经常接到建始村民们的电话,问他怎么打药、怎么施肥、怎么剪枝,在刘文奎看来,自己只是个“二专家”,而在村民心中他早已是“大专家”,而且是值得信赖的知心人。
村民们说,很希望刘文奎经常回建始看看,而刘文奎也坚定地说:“待到柿甜瓜熟,我还回来!”
审核:张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