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4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应邀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向jxf吉祥官网总站百余名师生进行线上报告,精彩汇报引起师生们的热烈讨论与交流。
(通讯员 王靖雯)4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应邀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并带来题为“水域生态牧场建设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报告由高泽霞教授主持,百余名jxf吉祥官网总站师生线上聆听此次报告。
杨所长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牧场、建设进展以及如何建设三方面对“水域生态牧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人类面临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提到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倍增,资源严重匮乏,水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迫在眉睫,在这种大背景下,建设“水域生态牧场”作为一种保护、养护水域资源方式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水域生态牧场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运用现代化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在适宜水域构建的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在海水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海洋牧场的概念。由于近海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系统失衡等原因,日本、美国、韩国等很多国家开始重视海洋牧场的建设,而我国也从1979年的建设试验阶段进入到了如今以生境修复、资源养护和休闲渔业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建设加速阶段。随后杨所长重点阐述了创新支撑海洋牧场生态建设的观点,并向我们列举了针对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技术突破及成果跨越。总的来说近年来,海洋牧场研究和示范效果显著,理论方面也得到了丰富和创新,但也仍然面临理论支撑不足、技术能力不强、生物资源效应认知不明和风险防控管理水平不高等挑战。在淡水方面,杨所长首先分析了淡水生态牧场建设的可行性,总结了淡水生态牧场建设的理念与原则——生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三生一体、多元融合,也简要介绍了淡水生态牧场建设的技术与模式。在报告最后杨所长强调“生态牧场建设必坚持与自然共建,生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能保护的就不修复,能修复的就不重建”。
此次报告内容丰富详实,除本校师生外,还吸引了许多来自中科院水生所、河南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师生及业内人士,大家就听完报告后的所思所想同杨所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线上参加报告的师生都受益匪浅,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嘉宾简介】
杨红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长期从事养殖生态学、海参遗传育种与养殖、海洋牧场建设等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大型藻类、滤食性贝类、棘皮动物的生态功能;培育了刺参新品种(品系),丰富了海洋牧场构建原理,研制了系列陆基工厂化和浅海增养殖工程设施设备,研发并建立了浅海生态增养殖、典型海湾受损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及海洋牧场建设与安全保障技术,相关设施和技术已经在山东、河北等地沿海得以推广应用。参加了科技部“海洋农业”专项规划、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兴海规划等编写工作以及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等海洋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和编写。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取得创新性贡献。
审核人:吴昊